游戏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看到中国政府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妖魔化电子游戏,这让我很是难过。
  我相信每个玩家对游戏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这篇文章只是讲述我个人和游戏的不解之缘,以及我对于游戏的看法和观点。作为一名“网瘾青年”,游戏对我来说意味着许多,它不仅仅是一种消遣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
  在我小学的时候,家里并没有给我配置电脑,是怕我从小染上网瘾然后近视(事实证明该来的还是会来),小学的我每天放学回来就去同学家看他玩一款叫做“地下城与勇士”的腾讯代理、Neople开发的游戏,他也会玩穿越火线或者CSO(反恐精英Online)这些FPS游戏,这些游戏画质低劣、商业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但是这些游戏都在我的童年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到了六年级,我家配置了一台家用一体机,可以玩玩当时的人气网游;在同学的介绍下,我也会去一家专门提供PS2游戏机的店铺游玩PS2,收费方式是五块钱一个小时,我的很多时间都是花在了PS2龙珠上,贝吉塔和孙悟空的技能记得比数学公式还要牢靠。我的娱乐当然不止这么点,我当时的小学同学就住在我家隔壁楼,我经常通过顶楼到他家玩小霸王游戏机(不是真的小霸王,但是也是用来玩Famicom游戏的),我认识了马里欧,开上了烟山坦克,在他家吃着提子饼干玩着游戏的时光是我一生中都不会忘记的重要时刻。
  初中的我买了NDSL和其后继机型NDSi,小时候的我没有游戏机,我的好哥们儿浩哥就会借给我他的GBASP玩,我在GBASP的帮助下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游戏ip,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任天堂游戏机作为自己“进军”家用游戏机的原因。DSi的画质虽然相对DSL有一定提升,但还是很多马赛克,但是宝可梦和逆转裁判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种感觉是模拟器永远无法比肩的,时至今日我很少玩DSi了,但是还是会偶尔打开它,重温一下自己以前的存档,怀念自己充着电打四大天王的日子。
  中考结束后的我买了一台PS Vita给自己,虽然从商业上出发,这台掌机是失败的,但是它的强大机能(在那个时候)还是让习惯了DSi马赛克画质的我耳目一新,我用它玩起了我个人非常反感其剧情结尾的高达创战者和数码暴龙:赛博侦探,头一次接触Sony的掌机,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体验,而后来我又在PSV上体验了NFS和机战等优秀作品,这些游戏有的独树一帜,有的只是单纯为了钱;像最终幻想10这样剧情优秀的作品,其天马行空的世界设计和美工,再到音乐和剧情,乃至人物情感的表现,结合起来称得上是佳作,这些游戏都对玩家有一个正向的艺术熏陶,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当局要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
  在我高中转学之后,我给自己配置了一台ROG电脑主机,然后认识了无所事事和Gum他们,我和他们玩起了求生之路2,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和朋友玩游戏和自己一个人玩是不一样的,之前的我虽然也玩网游,但是却从来不和别人组队,我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接触,玩CS都是和bot打,认识他们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当时那个群有不少推友,有些我至今不认识,有些人我则和他们结下了宝贵的友谊,为了让大家不至于无处可聊,我们成立了群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和网友做过类似的事,连公会都很少进,我觉得这是一件不错的事,我们彼此之间的认识从单纯的游戏队友,到了互相谈论生活,每个模糊的形象变得慢慢更加立体,更加真实,而游戏则是我们之间的桥梁。
  这么多年了,我玩过的所有游戏加起来已经数不清了,有些我通关了,有些我没有通关就弃了,今年我买了一台PS4和一台Chobits限定的GBA,算是了却了小时候想要一台GBA和一台电视游戏机的愿望,不同的游戏给我带了不同的剧情,我认识了Solid Snake、雷光、阿尔托莉雅(我最早是玩Fate/Stay Night入的月球坑的)、弗里曼博士、Niko、劳拉、怪盗团等一个个鲜活的游戏形象;也通过游戏打发了时间,还借此学会了使用Premiere Pro等软件,我通过游戏逃避现实,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批评过不同的游戏,从游戏中学会了反思。游戏对我来说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了,它是我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和我的朋友们联络感情的方式,游戏带给了我颇多,我不会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也不认为游戏是“精神鸦片”,游戏,对我来说,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Comments